首页 文案列表 多媒体课件 景区导游解说词 【导游词】石刻雕塑厅导游词文案

【导游词】石刻雕塑厅导游词文案

文案配音员:语慷
景区导游解说词 555 分享

(石刻雕塑厅)

青州的石刻文化极其丰厚。博物馆石刻雕塑厅展出了部分精品。这些石刻作品上迄两汉,下至明清,也是青州历史发展历程的见证。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楼阙等建筑石材上的装饰石刻壁画。它在内容上题材广泛,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它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石刻艺术中的杰出代表。这些石刻画像大多数为象征吉祥的形象。这两扇是墓葬的墓室门,门楣上刻羊的意义是祭祀或是祈求吉祥。汉画像石多以羊头来代替全羊,用羊祭祀神灵祈求幸福平安。这几块门楣上的羊都采用高浮雕的羊头制成。

这尊巨大的石俑,是1980年在青州瀑水涧发现的,称“坐姿胡俑”。这尊石俑,石灰石质,高3米,重达数吨。胡俑头戴尖帽,帽边饰穿璧纹,面部较长,眉间突出,深目高鼻,两腮略残,下巴尖窄。身着紧身袖衫,双手交于胸前,系穿璧纹饰腰带,下穿紧腿裤,双膝并拢,两脚压于臀下,脚心向后,呈踞坐式。胡俑为典型的匈奴人特征,其头部雕刻细致,神态逼真,肩部较平整,刀法简练传神,为东汉时代圆雕艺术珍品。展品是复制品,原件现存山东省博物馆。

据专家考证,这一胡人形象当为匈奴人。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种族上属于突厥族,体态特征是“形容魁健”、“高鼻多须”。这尊汉石俑符合匈奴人的形象,也为研究匈奴族源提供了实物证据。两汉时期,匈奴一直是中原地区的北方边患。汉朝廷与其进行了长期的战争。这件胡俑造像发现于青州城两南瀑水涧,紧靠青州汉代的广县城遗址。根据它的形制,当是汉朝墓葬上的立像。虽然墓葬已不复存在,但墓主一定是参加过汉匈之战并得胜而还的功臣。且胡俑形制巨大,是至今山东省发现最大的胡俑像,所以墓主人的地位和级别是相当高的。

据史料记载,西汉初年,刘邦大封功臣,位列第28位的功臣召欧封为广侯,食邑2200户,驻广县城。召欧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这件胡俑可能就是召欧墓前的石俑。

青州博物馆收藏的9方北齐线刻画像石,为专家学者所称道。1971年春天,在青州市城南五里镇傅家村,发现一座石室墓。博物馆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但是该墓墓志已被砌压于水库大坝底墓的涵洞内,墓主人姓氏已无法查考。现场施工人员称,曾留意墓志所刻纪年为北齐“武平四年”,即公元573年。经过调查清理,征集到一批精美的线刻画像石,其中有9件带有阴线刻的图画。这批画像石,极有历史资料价值。据历史资料记载,北齐时期的青州刺史多为高氏皇族,但是曾有一位异域人士也做过青州刺史,他的名字叫龙康基,是粟特人,善于经商,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角。根据线刻画像的风格特点推测,画像石的墓主人极有可能是青州刺史龙康基,或者至少是与龙康基关系密切的高官贵族,并且也是丝绸之路上的常客。

傅家画像石共9件,分别被命名为商旅驼运图、华胡商谈图、车舆图、出行图(两幅)、饮食图、主仆交谈图、象戏图以及巡游轿乘图。现介绍其中的四件。

第一件名“商旅驼运图”。这件画像石上、下均用宽8厘米的忍冬花纹装饰。画面上部有两只颈后系有两个绶带的瑞鸟向左展翅飞翔,这种鸟被考古学家称之为“波斯式吉祥鸟”,在阿富汗也同样发现过。中央为一胡人牵着驮有丝织品的骆驼和一匹鞍具齐全的骏马,正在向右方行进。胡人深目高鼻,短发,上穿翻领衫,下着紧腿裤,足蹬轻底尖头皮鞋。骆驼因负载沉重,张嘴喘息,生动地表现了丝绸之路的艰辛。

第二件名“华胡商谈图”。画面中间为一广额丰颐,头戴折角巾,身着交领袍,腰束环带,足蹬靴子的男子,端坐在筌蹄座上。他左手持小杯,右脚横置于左膝上,正与一深目高鼻卷发,身穿联珠纹长袍的胡人对面交谈,后面有一随从手捧进献的异宝,似乎是珍贵的珊瑚。画像表现的是外商前来青州进行直接贸易的情形。尤其有意思的是,图中的汉族衣饰打扮的人,端坐矜持,翘着二郎腿,趾高气昂;而胡人两腿微曲,一副谦恭模样。表现出华、胡交易中的不平等,体现出当时中华民族在世界中的霸权地位。

第三件名“异域象戏图”。画面上多描绘郊外景象,群山掩映中有一建筑,应为佛塔。画面中为一头鑫饰华丽的大象,象前有一随从牵引,随从腰挂短剑,穿斜领窄曲长衫。象背上驮一大型基座,座栏有六根柱饰,柱头装饰有六个火焰状桃形物。墓主应该经常游历西域,而且对西域风情带有深刻的记忆和深深的卷念。

第四件名“巡游轿乘图”。画面中部前后各有两匹马,以双杠抬一小型的房屋状轿前行。一随从从头戴折巾帽,着交领衣,在马后露出上半身。房屋为木结构,庑殿顶,脊上饰火焰纹,正面辟一门,挂有卷起的门帘,房屋基座四周设勾栏,勾栏上装饰火焰纹和勾片。双杠插于基座底部,基座有四足,房屋下有一犬。画面上部山峦连绵,祥云静谧。山间有一建筑,佛塔状。塔右侧有一树,枝叶繁茂,下部为起伏的山石。画面表现的应该是墓主巡游辖境的情形。

中国绘画史上,专门画竹的不乏其人,书画合作者也屡见不鲜。但青州的冯起震、冯可宾父子与著名书法家董其昌连袂书画合作,则尤其为人称道。这里看到的“大冯竹”和范公亭公园碑廊的“小冯竹”,均为冯起震父子作画、董其昌题写诗文,成为书画合璧的传世珍宝。这件石刻画面的右侧翠竹数株,粗壮挺拔,枝叶穿插有致,下补以从石苔草。画面左侧上方的落款是:“北海冯起震笔,岁次崇祯庚午三年,时年七十有八”。顽石上刻“可宾写石”。中部为董其昌写的题跋。

这方观音菩萨像刻石,十分引人瞩目。正中镌刻着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头顶披巾,脑后饰有圆形头光,椭圆脸,双眉细弯,眉间嵌白毫相,眼睑微启,鼻高隆,双唇轻闭,重颌,面部表情宁静慈祥。体态丰满,腰胯微向右曲,胸前饰如意形花坠,胸部微袒,着宽袖长衣,跣足立于波涛之上。观音菩萨的右上方还有三枝墨竹,疏密有致,枝繁叶茂,顶天立地;左上方有一只云雀,呈转角身飞翔状;菩萨脚下的海水中浮着一只净瓶,里面插着柳枝;右下方是善财童子,双手合十,呈半蹲状。在石刻的左边刻着两行小字“唐吴道子画像,明冯起震添竹重镌”。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擅画佛、道人物,笔迹落落,气势雄峻。冯起震也以善画墨竹著称。从题记中得知,这方石画像是当时冯起震根据吴道子的菩萨画像,并添上自己的墨竹,重新镌刻的。

这件孔子像石刻是明衡王府的遗物。该像为线刻,刻孔子的上半身。孔子头戴折冠,冠有丝带系于颌下,眉目清朗,眼神灼烁,富有神气。下面的题记为明衡王府的宗室新乐王朱载玺所作。从题记得知,这一石刻画是朱载玺根据吴道子所绘制的孔子像为蓝本摹刻的,笔端仍有唐代绘画大师吴道子的神韵。

麻姑是传说中有名的女寿仙,这件“玉雕麻姑献寿”作品充分利用了蝙蝠、鹿、鹤三种动物的谐音或象征物等:蝠为福,鹿为禄,鹤代表长寿,葫芦中的仙丹,篮中的灵芝,罐中的仙酒都是长生不老药,是祝寿时不可缺少的东西。作品采用清代淄川产的一种墨玉,呈黑色,泛光。此作品充分利用了圆雕的雕刻技法,将一块冰冷的石头变成了民间人士喜闻乐见的艺术品,并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古代帝王将相的墓冢前,常常可见石质的文官武将像,威武雄壮,栩栩如生,称为“翁仲”。这里的四尊翁仲原先在崔迪陵墓。两名为文官,两名为武将,均由整块石灰石圆雕而成,除一文官像头部右侧残失外,其他基本保存完整。翁仲头戴高大的官帽,身穿厚重的官服,腰结宽带,肥大的袍袖垂至膝下,两手拱于胸前。文臣持笏,武将持剑,均方面大耳,美髯飘洒。面部表情各异,或严肃或微笑,或略有所思,或怒目而视,皆透露着写实主义色彩。据青州民间传说,这四尊翁仲及崔迪墓,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下令建造的。少年时代的朱元璋家境贫寒,曾出家为僧,并流落到青州,在核桃园村崔迪家打工放牛,崔迪待他很好。朱元璋称帝后,厚待崔迪,崇荣倍至。崔迪死后,给与御葬的特殊待遇。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