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案列表 专题片解说词 文化专题片 《听得见的博物馆》第三季 第19集 “宝贤堂集古法帖”解说词脚本

《听得见的博物馆》第三季 第19集 “宝贤堂集古法帖”解说词脚本

文案配音员:弘昌
文化专题片 1038 分享


听得见的博物馆,大家好!今天为您带来双塔博物馆的《宝贤堂集古法帖》及它背后的故事。

《听得见的博物馆》第三季 第19集 “宝贤堂集古法帖”解说词脚本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部法帖。《宝贤堂集古法帖》是明代晋庄王朱钟铉之子朱奇源为世子时,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至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历时七年,主持刊刻而成。整部丛帖共计十二卷,全帖收录的有秦左丞相李斯,魏太傅钟繇,晋卫夫人,晋右将军王羲之,晋中书令王献之,唐太宗李世民,唐中书令褚遂良,“楷书四大家”颜真卿、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宋四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等128位著名的书法大家。收录的名帖有王羲之的《二谢帖》《虞休帖》《秋月帖》《月半念帖》《汝不可言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疾不退帖》《姑比日帖》等诸多名帖不胜枚举。书体涵盖篆、楷、行、草,刻工精妙,入帖作品或整饬规矩,方正匀称;或婉曲流动,婀娜多姿;或苍劲雄强,气势恢宏,充分展示了漫漫历史长河中我国书法艺术的至高水平,是继北宋绛帖之后,山西地区最大的丛帖,也是全国著名丛帖之一。

《听得见的博物馆》第三季 第19集 “宝贤堂集古法帖”解说词脚本

明末清初的著名书法家傅山曾这样评价:“汴帖抚勒无丰采,肃帖丰肥浓态侧出,晋帖(即《宝贤堂集古法帖》)圆秀遒媚,出周肃之上,二王钩勒尤为精妙。”

《听得见的博物馆》第三季 第19集 “宝贤堂集古法帖”解说词脚本

据《宝贤堂集古法帖》卷首碑文记载:朱元璋三子朱棡,极其酷爱书法,朱元璋在登基称帝后,赐予朱棡众多前代墨本。受朱棡影响,他的第四代孙朱奇源,更是嗜墨成癖,不惜重金收集名帖名书,悉心于翰墨。因绛帖石刻年久损坏,朱奇源奉其父晋庄王之命,搜拣旧藏,博采群籍,以府内书斋“宝贤堂”为名,一代名帖《宝贤堂集古法帖》就此问世。

《听得见的博物馆》第三季 第19集 “宝贤堂集古法帖”解说词脚本

如果把这部古法帖比作一位耄耋老者,它的一生可谓是“颠沛流离”。《宝贤堂集古法帖》初成时藏于晋藩王府,当时备受明孝宗皇帝朱祐樘的青睐,还特意亲自赐书来称赞它,被视为一代名帖。可惜的是,自古宝物多劫难!清初晋王府突失大火,火光冲天,历经二百七十年沧桑岁月的晋王府被烧成一片废墟,往日的绝代风华掩埋在了尘土之下。府内所藏《宝贤堂集古法帖》同遭此厄运,刻石也因此散落于民间,损失惨重,后虽经过多方搜集,但终是不复完整。在后代的搜访过程中,山西巡抚白如梅为其开端。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阳曲县令戴梦熊和傅山按照《宝贤堂集古法帖》石刻的原拓本补刻了53块,恢复了原有规模,增补的碑刻均标注了“戴补”字样。康熙二十年,宝贤堂石刻被移置三立书院。雍正十一年,三立书院扩建为晋阳书院,清朝末年,又改晋阳书院为巡警道署,宝贤堂石刻再度遭到毁损。1911年后,宝贤堂石刻又先后辗转于督军府、傅公祠,直至1980年才悉数迁入永祚寺,至此结束了它长达三百余年居无定所的漂泊。1980年,依照原拓本重新补刻了2块;2017年,又补刻6块。

《听得见的博物馆》第三季 第19集 “宝贤堂集古法帖”解说词脚本

纵观《宝贤堂集古法帖》曲折多难的变迁史,我们可以看到多少文人墨客、仁人志士为这部法帖石刻所做的努力,中华文化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接续传承中,继续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