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案列表 纪录片解说词 文化纪录片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文案配音员:语慷
文化纪录片 585 分享


                     第六集《流韵》

地处陕北的鱼河古镇,位于无定河与榆溪河交汇处。战国晚期赵国上郡的治所肤施城,就是今天的鱼河古镇,而这一带在春秋早期曾是中山国祖先白狄鲜虞人活动的中心区域。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今天的鱼河古镇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重新回到祖先曾经游牧、居住的地方,中山后人们在梦中不断追怀那已经逝去的鼎盛与辉煌,回望滹沱河边那片富饶的中山故土的同时,想必心中肯定五味杂陈。

那些曾经驰骋中原、被后世誉为“战国第八雄”的中山人,果真像划过夜空的流星,从此在中原大地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吗?

1979年秋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曾经在雍城高庄村北,发现了两座战国时期的墓地。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田亚歧:它这个地方原来小的地名叫野狐沟,大家可以看看这个。这是一条沟,这就是野狐沟。那么这个野狐沟它连通的是一个很大的河,叫雍水河。雍水河跟秦的都城有关联。

    在清理出土文物时,考古队员们惊讶地发现:其中一件青铜鼎的腹部铸有铭文:【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十四年。

这件器物不但与中山国王陵遗址出土的青铜鼎的器型完全相同,而且它的主人还在鼎盖上补充錾刻了“【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里”二字。这一重要的历史信息,让他们有了新的推断。因为“里”是当年秦国基层政权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乡镇建制。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田亚歧:中山国国家在出现危难之际,危亡的时候,那么像这个器物的主人他可能应该是一个贵族,或者是王室的一个成员,那么他会逃落到秦国来。那么他带着他生前的这些器物。那么到这个地方来了以后,秦国接纳了他,而且给他在这个地方安排了他的墓地或者是田宅。

当年失去了家园的中山人,之所以将他们新的居所命名为“【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里”,就是为了表达对先王【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的怀念。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中山故地河北灵寿的社火活动

每年正月十六,中山故地都要举行这样的社火活动。山上采来的柏树枝条,按照一千多年前就已设定的次序熊熊燃烧起来。人们延续着这种传统的方式,召唤着已经逝去的亡灵,同时祈祷平安与收获。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河南省光山县马畈镇易氏宗祠

每年清明时节,距离中山故地千里之外的河南省光山县马畈镇,都要举行一场颇具规模的祭祖大会。来自海内外易姓子孙齐聚装饰一新的易氏宗祠,共同缅怀祖先功德,畅叙手足之情。

按照中国传统习惯,每个姓氏都有它的得姓始祖。易氏族人尊奉的得姓始祖是尚公。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中华易氏简史》执行主编 易兵:尚公是中山国最后一位国王。中山国灭亡以后,被发配到易水去做宰相,尚公的后人在那里以地为姓,这就是易姓的来源。

《易氏家谱》记载,早在春秋末期,东迁的白狄鲜虞进入华北腹地后,在易水河畔游牧的易氏部落加盟,之后成为中山王族。

中山灭国后,其王族的一支被秦国迁至太原,后来由于中原战乱再次南迁,并改姓为“易”,但依然尊奉中山国的最后一代国君尚为始祖。

在湖南、湖北、江西等我国南方省市,经过千百年繁衍生息,易姓子孙枝繁叶茂、人才辈出。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日本冲绳首里古城的“中山世土”牌匾

琉球,最早出现在我国隋唐史书中。琉球史官用汉语编撰的史书《中山世谱》记载,公元十四世纪初,琉球群岛上形成中山、南山、北山三个割据政权,而且都与中国大明王朝建立了朝贡贸易关系。

公元1425年,明永乐帝赐琉球中山王尚姓。中山王尚巴志扫平三山,统一琉球,定都首里。琉球岛上曾经发现刀币等中国战国时期的文物,种种迹象不免让我们产生联想:琉球王室的尚姓中山王,是否与战国中山末代国君尚王有关?中山灭国一千多年后,其王族的一支是否漂洋过海来到琉球?种种推测还有待更多的史料发现去佐证。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满城汉墓

1968年春天,一队工程兵登上河北满城西边的陵山,奉命开挖防空洞。这天,当他们在炮响过后照常清理碎石的时候,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坑道侧方出现了一个幽深的洞口。二天后,河北考古专家闻讯赶来。

当考古专家进入现场,他们幸运地发现了两座毗邻的墓室。从出土器物上的铭文判定,这就是第一代汉中山王刘胜和他夫人窦绾的陵寝。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时任河北省满城汉墓考古队队长 郑绍宗:在墓里出土的东西一万多件吧。就是包括了当时最丰富的文物集成,可以说是汉代文物大观了。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河北博物院的满城汉墓陈列

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汉代中山国的精美文物,与战国中山王陵出土文物一起,构成河北古代中山文明的双子座,被誉为“一静一动两中山”。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南京明孝陵内最后一代中山王徐达墓

南京紫金山脚下,明孝陵陵区内,这座明代将领徐达的墓地静静地安卧在苍松翠柏中。碑文清晰地显示,徐达去世后被追封为中山王。徐达是有史记载的最后一位中山王。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他的这位爱将之所以选择了“中山王”的封号,或许是希望徐达的威名,对那些与古中山同样来自草原的北元残余势力,有所震慑。


今天,当我们查阅历史典籍时会惊奇地发现:战国中山灭国后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中山在其故地仍然以邦国、王国、都城乃至边府的形式,时断时续、时隐时现地存在着。从西汉中山王刘胜开始,直到明朝初期最后一代中山王徐达,中山作为历史行政区划名称累计存在了长达1800年之久。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中山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存在1800年之久

在中山武公曾经定都的“顾地”定州,中山后裔以中山博物馆为核心建设的文化园区,与定州古城相映成趣,重新彰显出中山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山一脉,似绝非绝。而中山风物,却遗泽后世,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遗产。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战国中山文物展览在东京博物馆开幕

东京博物馆,日本最早、最大的国立博物馆。馆内珍藏着大量日本和世界各地的历史文物、美术作品。    1981年3月16日,来自中国河北的战国中山文物展览在东京博物馆开幕,一时间在日本朝野上下引起轰动。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日本东京博物馆研究员 高滨秀:现在的天皇即当时的皇太子来参观过了。当时由我们的副馆长和中国考古学专家西田先生负责了讲解工作。当时的日中友好协会井上会长等一些人士也前来陪同参观。

从东京、到名古屋到兵库,在日本持续半年的战国中山文物巡回展,成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经济新闻、NHK等日本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展览盛况。

中山文物造型奇特、工艺精美。人们纷纷为2000多年前能创造出如此高度的文明而惊叹不已。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 刘来成:他们有名的画家,对这些动物造型的东西,他很赞赏。而且你看这双翼神兽造的,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很好,这都不容易。你比如说还有一些机械的器件、小帐的器件,他们有一个日本教授带着研究生上这儿来看,说这些东西就拿我们现在来说,技术也不算是落后。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 岗村秀典:那是我第一次在近距离看到青铜器等文物,非常壮观非常激动。那时我还是一名研究生,青铜器的壮观、工艺品的精美让我非常感动。我是春天去看的神户展会,当年秋天就前往北京大学留学了,印象非常深刻。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山国精美的文物经常参加两岸三地文化交流,并走出国门参加世界文化交流。中山文物,堪称名副其实的“文化大使”。


石家庄中山路繁华地段的这个中心广场上,这两尊双翼神兽分列在河北省博物院北大门两侧。神秘而浪漫的气息,与现代都市的时尚完美融合在一起,成为河北省会一道独特的景观。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两尊双翼神兽分列在河北省博物院北大门两侧,成为河北省会一道独特的景观。

出土于中山【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墓的双翼神兽总是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这对看上去很像狮子的神兽,却长着一双翅膀,仿佛随时都会发出怒吼,展翅飞腾。双翼神兽是古代中国瑞兽“麒麟”和风神“飞廉”的原始形象。它源自古波斯神兽,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苏荣誉:像这样的造型这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那么多青铜器里面,这是唯独的一件。

在商周时代北方青铜文化中,直接将动物造型或纹饰用于青铜器制造,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表达手段。它们在祭祀中被视作神奇的力量,担负着沟通天地的重任。

写实生动的动物造型,在战国中山青铜制造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把中国青铜艺术又一次推向了历史的巅峰。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苏荣誉:中山国这批青铜器,就是以墓为代表的这批青铜器,是战国中期,就是公元前四世纪这个阶段水平最高的青铜器。其他的国家楚、秦、齐包括三晋可能都不能比。这样的种类繁多、这样的装饰精美,那是不能比的。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丁孟:所以这种生动的动物的形象,和中原地区先进的青铜铸造、装饰技术融合到一起了,所以这时期的青铜艺术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度。


在中山王陵遗址旁边这个安静的院落里,有一个复制中山国青铜礼器的作坊。

作坊的主人黄子爵,从小跟随在中山王陵遗址管理所工作的父亲长大。

从大学文物鉴赏和修复专业毕业后,黄子爵就开始钻研中山国青铜器复制工艺。几年下来,经他复制的作品已有上千件。但是至今,错金银工艺还是黄子爵未能攻克的技术难题。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中山王陵遗址陈列馆馆长 黄子爵:中山国的错金银工艺相当精湛。我们做的时候使用了一些现代化的辅助工具。但是离那些出土文物差距还是很大的。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用现代手段复制错金银青铜器

错金银是战国时期青铜器制作中出现的最为复杂、细腻的一项工艺技术。工匠们要使用金银片,经年累月地劳作,才能在青铜器物表面上错磨出精美的纹饰。金银与青铜的光泽交相辉映,把青铜器装饰得雍容华贵、绚烂多彩。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河北博物馆藏中山玉器

在古代中国,玉器作为最高规格的器物,主要用作礼器和配饰。虽然经过早期盗掘和火烧,中山王陵仍然出土了3000多件玉石器。

这22件有墨书文字的玉器,对于研究当时玉器的定名、中国古代文具的发展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参考资料。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研究员 刘韵华:这个庞大的数量,在同一时期我们发掘的墓葬中,它算是非常少见的。这一批玉器可以说代表了战国时期玉器琢、设计的最高水平,那么为我们鉴定研究战国时期的玉器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 王亚民:就是中山国玉器的发掘,尤其是龙形玉器的发掘表明中山国到了中原以后,它深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它的尊龙、爱龙、美龙的这么一种华夏文化的意识,在中山国中已经形成了。所以中华民族,过去华夏民族的文化,对于中山国的影响已经是深入到它骨子里面了。

蜻蜓眼琉璃珠,是王【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生前的至爱之物,因为它们是战国时期各国贵族、富商追捧的奢侈品,如今出土量屈指可数,显得尤为珍贵。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罕见的玉人

这十多件罕见的玉人,为研究当时中山人服饰、形象和风俗习惯提供了直观的感性资料。

轻灵奇巧的铜器、温润精美的玉器、古朴典雅的陶器,这些构思巧妙、工艺精湛的器物,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中山国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是中山人留给世界的一笔宝贵的遗产。


坐落于“甲骨文之乡”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荟萃了甲骨文、金文、帛书等各个时代的汉字,浓缩了汉字5000年沿革发展的历史。

其中,战国中山的文字是作为专题进行着展示。一种消失了两千多年的古文字--中山篆,重新出现在今天世人的面前。

    上世纪七十年代,震惊世界的中山王陵考古,被列为“中国20世纪100个重大发现”之一。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70年代中期中山国出土文物展

在中山【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墓中出土的青铜方壶、圆壶、铁足大鼎上面有着总计近3000字的珍贵的长篇铭文,记载了中山五代国君的丰功伟绩和王【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时代重要国家大事。因此这三件器物被考古界誉为“中山三器”。

“中山三器”以及其他器物上这些不为正史记载的文字,揭开了沉睡了2000多年的中山国的神秘面纱。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 张守中几乎每一件都有铭文。少的几个字,十几个字,最多的、最震撼的就是“中山三器”。哎呀,这么精美的铜器,又有这么长的铭文。一有铭文就珍贵了,格外地珍贵了,一有这么长篇的铭文,那就更加珍贵了。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夔龙纹方壶上挺拔秀美的文字

作为研究我国早期篆书的珍贵资料,挺拔秀美、露锋爽利的中山篆书,布局精妙流畅,与器物造型相得益彰。

这些2000多年前的文字,是铸到青铜器上的?还是刻到青铜器上的?如果是刻上去的,又是使用了什么材质的刀具?自从“中山三器”出土以来,这些技术难题始终让专家们争论不休。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 刘来成:所有的古文字学者一致认为它是刻的,中山国了不起。青铜器是很坚硬的铜器,一般刻不动,它是青铜器。所以有的人认为说,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当时中山国可能有工具钢了,有的说青铜制造出来的刀也有这么坚硬,也可以刻字。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员 张守中:关键就是笔道那么流畅,横、竖、曲、曲线那么流畅,没有给你留下刀痕,这个是一个或者叫谜。但是还是那句话,反着说,既没有外星人又没有机器人又没有机器操作,肯定手工操作。至于手工操作怎么做得这么流畅,这么圆润,这么美,那就是一个技术高低了。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古文字学家、金石篆刻家商承祚先生

1977年9月,75岁高龄的商承祚先生,专程从广州来到中山王墓考古现场。这位国内著名的古文字学家、金石篆刻家,被中山国精美的文字深深打动。他用了整整五天时间,亲手制作了两套“中山三器”铭文的拓片。

离开河北前夕,商承祚把整理中山文字的重任,交给了曾经参与整理山西侯马盟书的青年学者张守中。

张守中一丝不苟地反复摹写中山铭文,把2000多个文字进行分类整理。



1981年《中山王【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器文字编》出版。通过这部工具书,越来越多的书法家领悟到了中山篆的艺术价值和它独特的魅力。

2010年,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上海举行。在精品荟萃的河北馆内,一幅书法作品引起了中外游客极大的兴趣。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马歌东:我们去了以后,他们知道那字是我写的字,哎呀,都过来说祝贺,而且说影响很大很大。来的书法专家说这是什么字呀,我怎么不认识?这么漂亮!

马歌东子承父业,潜心研究中山青铜铭文,把铭文上的基础字由505个增加至5000多个。相继出版了《马氏中山篆书谱》、《马氏中山篆字源考辨》,为中山篆书法创作提供了基础文本。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马歌东:这书法的特点刚劲飘逸。刚劲呢主要是说它是刻出来的,非常非常地有那种力感,力量的力。它的力感非常强,而且它是一笔下来,它是一刀下来,给人一种刚劲的这种感觉,但是它又飘逸,它又很讲究艺术的美。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中山篆书法笔会在平山县举行。

2016年的中秋节,一场名为金石雅韵的笔会活动在中山故地平山县举行。来自台湾的篆刻家黄尝铭先生和河北省书法家们,都被中山篆这种独特的书法艺术所吸引,并为之着迷。他们汇集在一起,展开热烈的学术交流,为一年后的中山篆书法邀请展做着准备。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台湾印社副社长 黄尝铭:最重要的是它在线条的运用、方跟圆的运用上弄得都非常地巧妙。尤其在方跟折之间,有时候产生很锐利的折角,但是善于运用圆转的这种婀娜的姿态出来,等于在用很极端的几何线条在美化这个文字。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文化部原副部长 郑欣淼:让中山篆成为一种书法艺术,进入书法艺术领域里边,让一个已经古老的已经失去它的生命的好像穿越时空的隧道,给它获得了新生。所以我感到让中山篆在新的时代以一种艺术的形式又复活起来,这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在日本枥木县这幢民居里,居住着一位退休的中学教师,叫大浦舟人。年轻时的大浦喜欢篆刻,尤其对中国战国时期的篆书着迷。1981年战国中山文物在日本东京展出结束后,他从书店买到一本展览图录,从此对中山篆情有独钟了。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日本枥木县书道联盟副会长 大浦舟人当初中山王国的文字最吸引我的是它字体的细长清瘦,具有较高的装饰性。与此相比殷周时代的金文的线条给人一种有力粗犷的感觉。这一点虽然也使我感到很有魅力,但从另一意义来说战国时代的文字特别是中山文字,给人一种强烈的现代气息,这一点对我的吸引力也非常大。最初吸引我的是这些装饰性的方面,但不久以后我意识到了除了单纯的装饰性以外的东西。

在研习中山篆过程中,大浦也对中山国历史有所涉猎。如今他愈加感受到了中山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河北石家庄,中山篆书法篆刻全国邀请展

2017年9月,中山篆书法篆刻全国邀请展在河北省会石家庄拉开帷幕。

这是一场空前的艺术盛宴。123幅书法、212方篆刻首次荟萃一堂。来自全国各地及台湾地区、日本国的28位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参加了开幕式和学术交流。一种出现于两千多年前的青铜文字,今天拂去历史的尘埃,重新在艺术家们手中变得流光溢彩、风姿绰约。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陕西韩城太史公祠

考古大发现虽然揭开了战国中山神秘的面纱,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更多的谜团纷至沓来。

其中最大的一个谜团就是,司马迁在他的煌煌巨著《史记》中,为什么会对战国时期这个强盛一时的国家,只有零星的侧面记载?难道他是在有意回避这个原本不该被忽略的重要国度吗?

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曾经提到他的一位生于卫国、在中山国为相的先祖司马赒。于是有人推测:司马迁不为中山立传,难道是在有意避讳这位玩弄权术的先祖吗?

也有人认为,中山被灭国后,灵寿城被赵国军队付之一炬,中山国档案葬于火海,造成司马迁无据可查,无法成篇。

而更多的学者则认为,司马迁不为中山立传,是囿于时代限制。因为华夏正统的史学观,长期以来都在主导着帝制中国的价值取向。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 罗泰:也可能就是因为它们(中山人)始终被认为白狄,所以反正它们还是在某一种意义上,被后来的记忆认为是他者,至少这是不能排除的。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 何艳杰:在汉代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估计他就不太清楚中山国的历史。因为一直到做《战国策》的时候,零零星星地才搜集了一些资料。所以司马迁那时候第一资料不足,第二他认为它是白狄的,不是正统的,所以他就把中山国给忽视了。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晚清学者王先谦和他的著作《鲜虞中山国事表疆域图说》

2000多年后,一本名为《鲜虞中山国事表疆域图说》的小册子,在京城知识界引起轰动。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关于中山国历史的专著。在这本小册子中,晚清学者王先谦将先秦散轶的史料全面汇集,对史籍中记载的中山地名一一加以考证并附以图表说明。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拉铁摩尔和他的著作《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这本小册子出版50多年后,一个名叫拉铁摩尔的美国青年对中国边疆历史与现状进行了详细考察,并完成了他的学术著作《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一书。

青年拉铁摩尔的足迹遍布中国的内蒙、东北、新疆,他长年行走于长城沿线,其中就包括中山故地。

在拉铁摩尔笔下,长城及其周边地带被他称为“贮存地”。这个“贮存地”存在狩猎、游牧、农耕三种不同的经济方式,从而型塑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思维方式。这些地区正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华夏民族冲突、融合的核心地带。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 袁剑:重新发现拉铁摩尔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好地去挖掘出中山国的相关历史和文化资源,去重新了解当时春秋战国时期有着游牧因素的或者游牧成分的中山国历史地话,那么我们对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整个中原或者整个中国形态的一个认知就会更完整。

在泱泱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草原文明作为对农耕文明的修复与补充,既是中国朝代兴亡更替的重要因素,无疑也是中华文明能够繁衍生息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健康力量。

千百年来,无数像中山这样的草原民族,宛如劲风席卷大地,在激活农耕文明使之重新焕发青春活力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和:四夷在外,华夏居中,这个格局就形成了。那么实际上这个格局形成之后,就说明统一的多民族统一体形成,那么后一步就是向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渡。那么,这个过渡在中山亡国之后,70多年后由秦来实现。


    起伏跌宕的200年间,中山历史与文化的缔造者们,在这片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幕或威武雄壮、或缠绵悱恻的故事,曾经的辉煌和业已消失的文明,已经被岁月的风尘荡涤得支离破碎。

尽管这片面临滹沱、背靠太行的形胜之地,在中山国消亡之后一直保持着惊人的平静,但是中山人“仁厚实在、忠勇稳定、悲歌慷慨”的风骨,却给这片富饶的土地,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存。

而这种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文明的主脉,成为我们走向未来的力量!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晚年的郭沫若先生

1978年初夏,86岁的郭沫若已经不能写作,但他仍然反复端详、揣摩着刚刚送来的拓片,久久不愿放下。那是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几天后,一代文豪离开了人世。

一生钟爱历史考古的郭沫若,生前未能亲眼目睹中山国文物出土的盛况,更没有来得及亲自考证那些文物,却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段诗情画意的文字:

中山是个艺术的民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它那深沉悲壮的歌声,它那婉约清丽的琴声,它那婀娜多姿的舞步,我们无缘倾听和欣赏了。

【中山文化】图文解说词脚本 第六集:流韵

中山国都写意

如今,一切的繁华都如那春日的小雨,随时光的流逝隐遁于地下,只有属于两千年前那些精美绝伦的遗物还留在我们的视线中,不时提醒我们:脚下这块土地上,曾经有一个叫白狄的民族,建立了一个盛极一时的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