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案列表 专题片解说词 文化专题片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文案配音员:蓝黎
文化专题片 646 分享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家在东侨》第六集《侨民福地(中)》


解说词节选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从宁德万达广场向东部眺望,目光所及之处,是东侨开发区所辖的区域。你一定不会想到,这里过去曾是大海的一部分。涨潮时,汪洋一片,退潮时,万亩滩涂。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的滩涂变农场,田园成家园。“田园”和“家园”仅一字之差,却见证了人们的艰辛付出和时代的发展变迁。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东湖塘位于宁德市城东的鳌江口,原为海滩,三面傍岸。海水涨潮时,船只可以沿着港道直入城郊。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  陈金雄:“当时去宁德都没有路走,要去宁德的话就要坐船,一涨潮我们就坐船去,去到现在电影院门口(现南环路)那边下船才到宁德。”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宁德城区背山靠海,耕地面积十分有限。而近岸海域都是广袤的滩涂。滩涂上,散落着酒屿、大门山等几个小岛。如果在小岛之间建造海堤,那么,浅海部分就可以变成面积可观的桑田,这一直是宁德人世世代代的梦想。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1958年5月,东湖塘围垦工程正式开工,数千民工历经3年奋战,建成了长约2000米的海堤,以及25孔闸门和4孔闸门各一座,仅剩下金马海堤主航道约600米宽的大缺口尚未合龙。1964年,在省侨委的安排下,回国的侨民接下了东湖塘围垦这个浩大的工程。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中国侨联原主席  林兆枢“那批归侨是从三个华侨农场抽出来的,一个是同安的竹坝华侨农场,一个是漳州的常山华侨农场,还有一个泉州的永春的北坑华侨农场。三个华侨农场抽了青壮年300多名,来参加东湖塘围垦的最后一场战役。”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1964年春,陈金雄和一批华侨青年,来到东湖塘,投身到这场围海造田的壮举中。围垦的三个点,分别设在如今的东湖市场、金马海堤和二十五孔闸门。其中,二十五孔闸门紧邻着金蛇头山,就在海边。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  陈金雄:“当时我们住在哪里呢?就住在金蛇头山上,搭两三个工棚。(用)水都很难,要洗脸要跑到山上有水滴的地方,接回来去洗。特别那个时候9月份10月份冬天很冷,洗澡也没有办法。”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  郭振美“那个时候没有淡水,都是用海水洗手洗脚,就这样睡觉,整床棉被都坏掉。”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围垦生活艰苦,任务艰巨,整个筑坝过程主要靠人力。垒基用的石块从三都岛用小船送至东湖塘工地,必须选对时机,等到平潮时,将石块投入水中,然后填上海泥和黄土。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  郭振美:“要看潮水,每一天潮水都不一样,所以要算时间,放石船的地点到高平潮的时候,放石头,低平潮的时候不能抛,都是高平潮的时候抛,把石头放下来。平潮的时候海面不动,船开到那边,石头抛下去,石头都用竹篮,装好了以后两边一抛,整个下去。”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当时没有大型机械设备,全部靠人力。大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宵达旦,与潮水抢时间,向大海要土地,处处可见“革命加拼命,苦干加巧干”,你追我赶的感人场面。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  池兴亮“那个时候围垦是用拉板车,人力拉,没有汽车、没有拖拉机,都是用手去拿海泥,一块一块也是用手拿上车。”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  钟亚木:“一个畚箕、一个锄头、一个板车,整天就挖泥土,晚上也做,白天也做。”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1965年6月,东湖塘围垦堵口截流成功。海堤全长2493米,围垦面积近两万亩,其中包括5000多亩水塘,实现了宁德人民数百年来围塘造田的美好愿望。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堤坝是东湖塘的生命线。当时,华侨农场下辖大门山、东楼、兰溪等7个生产大队。每个大队都设有护堤队,经常查看堤坝是否存在渗水、翻沙鼓水、漏洞流水等险情。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与此同时,他们不断加固堤坝,种植防风林带,兴修机耕路,改善农场的基础设施。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宁德地处沿海,每年夏季都有台风暴雨,对海堤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969年9月26日,一场强台风在宁德县(今蕉城区)登陆,24 小时内降水量达230毫米。当时恰逢八月中秋天文大潮,海潮高达5.3 米,浪峰超过6.3 米。竣工不久的东湖塘海堤被狂风巨浪撕开一个长达200米的缺口。几千军民全力以赴,抢修海堤。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  郭振美:“当时在路上的时候风非常大,棕衣也不管用了,所以我们就把它扔掉。到海堤上以后大家都加固海堤,然后大家背靠着这个石头,海堤边上的石头,在那边就是用身体来顶住块石,保护海堤。”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风雨交加,海潮汹涌。一个大浪过来,堤坝又被摧垮了。见此情景,大家心急如焚。上百名解放军战士和当地华侨,不约而同往海里跳。他们手挽着手,组成人墙,用身体当“堤坝”挡住海浪,让岸上的人向溃口倾倒石块和泥土。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  郭振美:“大家都喊着毛主席的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  陈美德“我们就在海里面,在水里面,我守几个小时在那边。”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  陈金雄:“那么冷的时候跳下去挡住海水,搞到大家发抖,我很佩服。不会讲累,不简单,这个也是为了建设我们国家,对不对?”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经过持续三个月的奋力拼搏,1970年1月,堵口补缺抢修任务完成。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东湖塘围垦之后的滩涂,都是盐碱之地,一时无法耕种。侨民们又马不停蹄地着手土地改良,开展挖沟、引水、排碱、洗土等造田工作。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越南归国华侨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副调研员  谭万超:“引淡水过来,洗那个碱土。另外一个方面上面有放一点黄土,第三在稻田下面泥比较深的地方,收割的时候拿稻草踩下去,改良土质,有的太深的就变成鱼塘。”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1965年,陈金雄把在厦门同安竹坝华侨农场的家人接到了东湖塘华侨农场,与其他归侨一道,在这里安家落户。他们种植稻谷、番薯、小麦,兼种棉花、黄麻、甘蔗,发展畜、禽、水产等养殖业。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 陈金雄:“(当时农场虽然艰苦)有保障,国家有保障,所以说这条相当好,你生活上各方面它会有保障。省侨办有钱给农场。你如果生活达不到的话,场部还会补一点给你。”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中国侨联原主席  林兆枢“我们侨务部门到现在为止,都把华侨农场的归侨侨眷的生活,当作为侨服务的重点内容来抓。当地有困难,归侨侨眷回来在这里生存、生活也有困难,但是有一条艰苦奋斗精神让他们撑住了,而且的话走过来了,走到幸福的今天来了。”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周锡兰清楚地记得,刚开始种水稻时,她什么都不会,是老华侨手把手地教她怎么劳作。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越南归国华侨  周锡兰:“我们根本都分不清哪一颗是草,哪一颗是水稻,因为很像的,因为草跟水稻都一样是绿色。”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在日复一日的摸爬滚打中,归侨们学会了耕种与收割,和脚下这片土地融为了一体。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  池兴亮:“我们从来都没有做过农的,拿锄头去挖地,做不了。那怎么办,慢慢做嘛。我手都起水泡,本来两三个月都是(水泡),以后就慢慢水泡没有。”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  陈金雄:“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冬天,有的时候下霜,稻田里面还要翻田,用锄头翻,那个时候真的是相当冷,那个时候真的实在冷,年轻的也哇哇叫,老的也哇哇叫,没有办法。”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1966年开始,东湖塘华侨农场开始种植“一年两熟”的双季稻,随后推广杂优品种、高产品种,成为宁德的高产粮田示范片区。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改革开放之后,东湖塘华侨农场从单纯农业种植转为工业农业综合经营,走出了一条商贸、工业、农业、综合改革发展的道路,大大调动了归侨的积极性。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  陈金雄:“承包了以后地是自己的,干劲有了,有的时候干到很迟,他也不会说我很累我很辛苦。”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越南归国华侨  华侨新村社区主任  郑联生“农场是我们的根,结婚以后我们也承包土地,那时候像我这样子结婚以后,我还承包十二亩水稻,三亩鱼塘。”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越南归国华侨  熊景华:“我家种有二十几亩柑橘,有五千多斤一亩,年收入有七八万元。”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印度尼西亚归国华侨  陈金雄:“那个时候我们农场的谷子,基本上供应宁德县了。我们的菜,还有我们的鱼基本上都供应到宁德(今蕉城)。”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副主任 东湖塘华侨农场原场长 吴友成“我开玩笑的说,蕉城区有什么部门我们都有,农场就是一个小社会。”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精品】《家在东侨》系列第六集——《侨民福地(中)》解说词文案

东湖塘华侨农场,是这些侨民生活、工作和成长的地方,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幸福家园。今天的东侨,沧海桑田,日新月异。人们不会忘记,这里的每寸土地,都留下了侨民辛勤的汗水;这里的发展变迁,都留下了他们深深的足迹。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